5月28日,京東物流(02618.HK)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報收41.7港元/股,較40.36港元/股的發(fā)行價上漲3.32%,市值達2540億港元。歷經14年,京東自營物流在順豐、四通一達之后終于艱難上市,獲得市場超額認購。
在招股書中,京東物流將自己定位為中國領先的技術驅動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服務商,按照總收入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服務商,2020年的市場份額已經占到2.7%。
根據(jù)灼識咨詢報告,預計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行業(yè)的市場規(guī)模將由2020年的20260億元,增加到2025年的人民幣3190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9.5%,約為同期中國物流支出增速的1.8倍。
對比四通一達,以及其他形式的物流服務,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具有端到端覆蓋、更先進的技術以及對行業(yè)洞察的更高要求等特點,旨在賦能客戶的業(yè)務經營并滿足其不斷更新升級的需求。
京東物流稱,現(xiàn)在和未來都不再嚴重依賴京東集團的支持。據(jù)了解,自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間,京東物流一直依賴于京東集團的訂單和資本支撐,而2017年起,京東物流才正式向外部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及服務,為客戶的供應鏈賦能。在營收上,招股書數(shù)據(jù)顯示,京東物流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已分別產生歸屬于京東集團及其聯(lián)系人的收入266億元、308億元及394億元,分別占京東物流總收入的70.1%、 61.9%及53.8%。
另外,于2018年、2019年及 2020年,已分別產生歸屬于京東集團及其聯(lián)系人的成本及開支92億元、36億元及46億元,逐漸減少,并且分別占京東物流營業(yè)成本及經營費用總額的22.6%、7.1%及6.3%。透過這項數(shù)據(jù),京東物流認為已經實現(xiàn)了獨立運營。
但招股書中的虧損額也引起關注,2018年、2019年、2020年一直在持續(xù)虧損中,分別產生虧損凈額人民幣28億元、人民幣22億元及人民幣40億元。相較于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京東物流預計,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虧損凈額還將顯著增加。
盡管一直處于巨額虧損中,但京東物流仍將在物流上投入更大的成本。此次成功登陸港股市場,京東物流方面表示,募集資金將用于四項支出,其中,募集資金凈額的約55%(約13,592百萬港元)預計在未來十二個月至三十六個月將用于升級和擴展物流網絡,預計投資倉儲、綜合運輸、冷鏈、跨境、大件及最后一公里配送網絡; 約20%(約4,943百萬港元)將用于開發(fā)與供應鏈解決方案和物流服務相關的先進技術;約15%(約3,707百萬港元)將用于擴展解決方案的廣度與深度,深耕現(xiàn)有客戶,吸引潛在客戶;約10%(約2,471百萬港元)將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及滿足營運資金需求。
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東物流在中國22個城市運營32個“亞洲一號”大型智能倉庫,包括一個位于上海的全流程無人倉,該倉庫在旺季每天能夠處理超過1.3百萬筆訂單。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運營900多個倉庫,總管理面積約21百萬平方米,包括云倉生態(tài)平臺管理的面積。截至2020年12月31日,擁有超過19萬名配送人員,并與一個實時性眾包網絡達成合作。
在營收上,京東物流的收入由2018年的人民幣379億元增加 31.6%至2019年的人民幣498億元,并進一步增加47.2%至2020年的人民幣734億元。
京東物流的上市也將與順豐、菜鳥網絡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在營收上,順豐2020全年營收1539.87億元,京東物流尚不及順豐的一半,而菜鳥網絡在營收上略顯劣勢,在5月13日,阿里發(fā)布的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2021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中,顯示,菜鳥實現(xiàn)外部收入372.58億元,同比增長68%;第四季度外部收入達99.59億元,同比增長101%。在2021財年,菜鳥實現(xiàn)正經營現(xiàn)金流。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